发布时间:2025-02-22 10:34:05    次浏览
本报记者童梦宁年近八旬的广丰县洋口镇洲头居委会村民龚泉水近年来一直郁郁寡欢,他说这是因为30年前祖屋遭拆除,近2亩宅基地被当地河北学校圈占,至今未归还。近8年来,其儿女多次讨要房产,但未有结果。近日,数十位村民联名向本报《党报帮你办》栏目求助,希望督促广丰县相关部门依法重新界定该宅基地的权属问题,了却老人的心愿。昔日老宅已变学校操场3月26日,记者前往广丰县调查采访。河北中学现有600余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五、六亩。记者看到,该校校园分成主、附两部分,附属部分正是龚泉水老人的祖屋旧址,两部分有一道拱形门相通。祖屋旧址面积达2亩,南北两端空地上留下的数十段纵横交错的石块地基,仍依稀可见。该空地已被学校用围墙围了起来,作为学生活动的操场。据该校一知情人透露,学校也知道该地块存有争议,相关土地报备及建设审批手续办理有一定难度,一直不敢贸然建设施,目前只是将其圈起来作为学生活动的“后院”操场。河北中学校长俞宏用表示,这块土地一直归学校所有。至于该“权属”是否具有合法性,他未作解释,只表示自己无权决定放弃还是维持现状,一切都得听从上级指令。搬离祖屋时曾有口头协议龚泉水老人向记者出示老宅3份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复印件并介绍,他的祖父曾是当地商户,积攒了大笔家产,但传到他父亲手上时家业已衰败,之后他们兄弟几人只能守着房产艰难度日。从20世纪80年代起,河北中学以借用为名在他家老宅办学,1985年左右,他全家被学校“请出”老宅,所有房舍都被占用。因数十年前遭火灾,致使家中保存的老宅土地房产证被烧毁。直到2007年,在县档案局才查到了1953年当地政府部门发放的老宅3份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此后的8年中,他全家人走上了房产维权路。陈明寿等多位村民均向记者证实龚泉水所言属实。受理龚泉水信访事件的县信访局和洋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调查取证,目前河北中学围圈的这块宅基地,确实属于龚家30多年前留下的祖传房产。当年,河北中学建新校时,因考虑到校园内不适合留有居民入住,就劝龚泉水搬离老宅,并将其老宅拆除。经协商并达成口头协定,龚泉水全家人迁出老宅后,可使用老宅拆除出来的建筑材料,在其家菜地上另建新房,不仅免除建房报批手续,还为他免交4年的公余粮。政府将提供法律援助采访中,龚泉水本人及相关见证人均表示,当年达成的口头协定中,并未明确约定老屋拆除后的宅基地归属权事项。洋口镇政府、县信访局的答复件及问询笔录中,关于宅基地权属问题只字未提。龚泉水说,“我只是答应学校可拆掉我的老屋,但从未答应过将宅基地也让给学校啊。”负责调查取证的洋口镇司法所所长王艳坦承,当年参与口头协定的乡、村干部及学校负责人确实未就宅基地归属问题有过明确约定。但是否就因没有该项约定,宅基地的权属仍归原主人呢?王艳说,这个问题只能由司法来界定。据了解,随着洋口镇城市建设步伐的提升,按当地市场行情,龚泉水2亩宅基地大概值200余万元。镇政府及县信访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这块宅基地涉及巨大利益,且争议持续年限长,政府职能部门无法予以裁定,只能走司法程序解决。考虑到龚泉水全家不太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权,镇政府和信访局都愿意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他们走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